1980年前开办的永春县水电设备厂
- 永春水电设备厂创建于1956年,其前身是一个设在五里街镇儒林村一座破祠堂内,只有4名工人、一台手摇动力车床的自行车修理店铺。1956年,国家实行对私改造,先后合并了永安机器厂、铸鼎厂、木器社等私有企业,成 ...
永春水电设备厂创建于1956年,其前身是一个设在五里街镇儒林村一座破祠堂内,只有4名工人、一台手摇动力车床的自行车修理店铺。1956年,国家实行对私改造,先后合并了永安机器厂、铸鼎厂、木器社等私有企业,成立了地方国营永春农具厂。这是永春县第一家国有机械工业。当时生产的产品有碾米机、饲料粉碎机、打谷机和水田深耕犁等农具。
1957年,在厂小、人少、设备简陋、没有技术人员的困难条件下,工人们发扬创业精神,模仿农村水车成功研制出小型简易木质水轮机,用于带动农副产品加工机械,这是现在生产现代化水轮机的雏形。
1958年,在华岩村金峰山下,盖起了几座生产车间和仓库,工厂也由儒林迁到华岩,又得到著名爱国侨胞尤扬祖先生慷慨解囊,捐献20多万元,购买14台车、刨、钻、铣、插等香港机床设备,并招收一批青年工人,使工厂初具一定规模,于当年年底更名为“地方国营永春通用机器厂”,企业开始生产铁木结构水轮机,并用于带动发电机发电。
1961年,根据前苏联当时有关水轮机的简单资料,经反复研究革新,攻克了无数技术工艺难关,开始生产铁制水轮机,并按当时的水轮机型普,根据水头高低、流量大小,生产了蜗壳式、戽斗式、法兰西斯式水轮机。
通用厂生产的小型水轮机推动了永春县办电站的高潮,永春被称为全国农村电气化的“夜明珠”。为此,1960年2月,全国第一次小水电现场会和稍后的南方水电会议在永春召开,周恩来总理曾赞扬永春小水电是全国的一面红旗,并把永春县列为全国第一个农村电气化县,这些都为该厂生产小水电设备提供了良好机遇,也为打开全国水轮机的销售渠道提供了便利条件。
1966年,该厂又研制成功发电机,从此便开始成套生产水轮发电机组。
到了七十年代,该厂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。经上级批准,征用了土地,建起了金工车间、配电房、电镀室、新锻工车间、宿舍大楼、办公楼等设施。同时,购买了当时比较先进的几十台机床,包括现在仍在使用的2.5米和1.6米立车、4米刨床等,原来从香港购买的机床也逐渐淘汰。永春铸造厂、农械厂、五金工具厂并入该厂后,1973年,通用厂更名为水轮发电设备厂。水电部领导也到了通用厂考察并拨款30万元以示关爱。至八十年代初,该厂的生产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峰,先后生产了东关1250kw和横口1600kw水轮机发电机组。1985年,该厂又更名为永春水电设备厂。当时,该厂有职工409人,固定资产198万元,拥有5米大车床、2.5立式车床、龙门刨床、进口的圆磨机、曲轴磨床、数控线切割机床等60多台大中型设备,生产能力为水轮机4万千瓦、发电机1万千瓦。1985年至1987年共生产41484千瓦的水轮机284台,4345千瓦的发电机60台。现在,该厂能自行设计制造2000千瓦以下各种系列的水轮机发电机组,产品已经遍布祖国大陆各省市和出口东南亚国家。
在最近20多年,该厂面临国民经济调整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,遇到了不少困难,但仍然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,继续走自己的发展道路。
自建厂至今50多年来,该厂克服了各种困难,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。在国家没有大投资的情况下,目前厂区占地2万多平方米,总资产1200多万元,拥有各种现代化车间和加工制造设备,技术力量雄厚,检测手段精良,上缴给国家的税利总额达到3千多万元。
该厂被国家机械工业部列为全国小水电定点生产厂后,更加重视产品全面质量管理和售后的优质服务,先后得到国家部级“节能产品”、“福建省最畅销产品”、泉州市“三A信用企业”、“重合同守信用单位”及“甲类纳税企业”等荣耀。
该厂部分获奖的小组或个人有:
1981年,400、800千瓦水轮机发电机可控硅装置试制,技术组和励磁组获县级三等奖。
1982年,郑梦伟的键槽推刀的设计、制造与使用,获晋江地区科技成果三等奖。
1984年,160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与制造,余渊深、陈巴东、刘端辉、林章沛、章忠献、林运张等13人获县级二等奖。
自建厂至今,历任厂长是:李维新、颜庆云、颜长禄、周国滨、刘直立(革委会主任)、赵成华、余渊深、林章沛、王爱国、林明智。
历任党支部书记是:李维新、颜庆云、林茂石、谢建民、余渊深、林章沛、王爱国、陈建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