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古镇雄风 >> 古镇新貌 >>

大羽村:习武务农 致富有方

2009-11-24 10:20:31    作者:   

  •      白鹤拳创始人方七娘肯定想不到,在她身后300多年,用她创制的这套拳术,永春大羽村的村民们不仅得以强身健体,还走上了一条光明的致富路。  大羽村位 ...
大羽村:习武务农 致富有方(图)

  白鹤拳创始人方七娘肯定想不到,在她身后300多年,用她创制的这套拳术,永春大羽村的村民们不仅得以强身健体,还走上了一条光明的致富路。

  大羽村位于永春五里街镇西北部,是个“地无三尺平”的山腰村,95户、386人、耕地251亩、山地870亩——无论人口规模,还是土地面积,大羽村都十分不起眼,但记者日前探访发现,由于既充分利用白鹤拳这门古老的武术,又与时俱进和泥巴打好交道,这里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。

  办在农家的“武术班”

  “吾武强扬”——在村口新落成不久的大羽村中国永春白鹤拳史馆中,祖师方七娘塑像正上方挂着这样一块牌匾。

  村党支部书记周金盛介绍,大羽是名扬海内外的永春白鹤拳故乡,村中素有习武传统。早在清康熙年间,白鹤拳祖师方七娘和丈夫曾四就在附近一带设馆招徒。现在,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永春白鹤拳的传人。近两年,这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传人、社团纷纷前来寻根谒祖、交流武术,以武为媒,大羽的村民们也发现了双赢的平台。

  “许多来大羽的人都有学武的念头,所以村里人就自发办了常年班和阶段性的寒暑班,各家各户自己收徒,常年班包吃住每人每月1000元,寒暑班1500元。”像周金盛的一个师兄,今年暑假就收了十几二十个徒弟,算起来可谓是一笔不小的进账。

  记者了解到,除了在家里办班外,为适应山下镇区不少生意人学武的需求,村民们还上门当起了“家教”,每天晚上骑车下山教上两个小时,就有了60元的收入,比其他地方农民打工一天的收入还要多。

  “接下来想建一个中国永春白鹤拳训练教育中心统一收徒。”这是周金盛和他的村民正在描绘的蓝图。

  让有限的地产出更多“金子”

  尽管在闲暇的时间当起了武术老师,不过,大羽村的村民也没有忘记自己“农”的根本。

  时值深秋,正是芦柑即将上市时节。记者观察发现,在大羽村的村道两旁、房前屋后和山坡地,葱翠的芦柑林中,挂满枝头的果实已经透出丰收的金色和橙色。

  村民们告诉记者,尽管地不多,但是通过动脑筋,大家从土里刨出的“金子”却一点也不少。在这里,芦柑的人均产量有100担以上,芦柑树是每家每户的“摇钱树”。为了差异化生产,村里这些年还引进了金橘,并以吉利的“大羽大橘”为名,即使卖到每公斤20元仍供不应求。另外,不少人家还种起了茭白,每亩年净收益超过3000元,跟安溪茶农种植铁观音的收入有得一拼。

  就这样,一年到头,大羽村的村民们“刨金”不停:1月种下的茭白3月中下旬开始陆续采收,一直持续到10月,到了11月,芦柑就熟了,而再过一段时间的春节时分,喜庆吉利的“大橘”上市,吸引远近客商争相订购,也推动着这个小山村的年人均纯收入跨上了万元的台阶。

  把城里人都吸引到小山村来

  山清水秀、空气清新、环境整洁、民风淳朴……但凡到过大羽村的人,都毫不吝啬地给出了赞誉之词。


  之所以能收获这样高的评价,周金盛心里有一本大羽人为之努力的“明细账”:家园清洁行动,投入25万元,现在村里实现了全日保洁,所有的旱厕也得到了改造;绿化,投入10万元,树木草坪不仅种在村里,还种在了2公里长的通村公路上;路灯,投入3万元,原来一到晚上就黑漆漆的旮旯村,现在却似群山中的一颗夜明珠;治安,这项不花钱,大羽尚武的名声在外,偷盗抢劫的事村里早就绝迹了。

  “谁说农村比不上城里,我们就是想把城里人都吸引到这里来。”以这样的设想,近段时间大羽又开始挥写特色手笔:大羽公园正在规划设计;永春白鹤拳演武馆和迎宾茶馆即将动工开建,4座古民居酝酿改建成摄影基地。另外还有一个长达500米的百瓜长廊,既可观赏,又可体验农耕,有望为山村吹来生态农业旅游的新风。

  本报记者 孙灿芬 (本文来源:泉州晚报 )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