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劳咏春拳阐宗
- 1995年至今,梁焕枝先生在(精武》杂志上相继发表了多篇有关古劳咏春拳的文章,如(古劳咏春拳散手22式)、(古劳咏春拳技法心诀》等,使武术界对本门有了新的认识。1999年5月31日,咏春拳第四代弟子梁挺博 ...
1995年至今,梁焕枝先生在(精武》杂志上相继发表了多篇有关古劳咏春拳的文章,如(古劳咏春拳散手22式)、(古劳咏春拳技法心诀》等,使武术界对本门有了新的认识。1999年5月31日,咏春拳第四代弟子梁挺博士率领印度、甸牙利二国的咏春拳徒子徒孙,以及中央电视台、香港亚洲电视台、佛山电视台等断闻媒体前往广东鹤山市古劳铂东便村。参咏春拳传人梁赞的故。为此,旅焰雄先生在江门五邑杂志《挚友》上发表了《古劳咏春拳探源》一文。但文中有几处笔误,个中原因可能是施焰雄先生虽曾在古劳工作,对本门历史略有所闻,但非本门弟子,故资料有些失实。本人作为古劳咏春拳的传人,实有责指正。
本人师承梁焕技师兄的文中也有提及,但由于年龄问题,在功力、技击修为方面尚有不足,实不应班门弄斧,只是自小受父辈“食饭教儿”,及长大后女师父、本族长辈的教海,故认为有必要把所知贡献出来。
咏春拳的源流(古劳咏春拳认祖归宗)
施先生在文中说到:“关于咏春拳的发源地,一直有几种说法:鹤山市古劳说,认为咏春拳源于古劳;佛山人说:咏春拳源于佛山;另有人说源于少林”。我相信,作为古劳咏春拳的传人,如果听过师门历史,绝不会说“咏春拳源于古劳”。本人通过参考以下资料及师门历代流传的说法,认为咏春拳源于福建南少林。
一、永春一门人在《永春、咏春、泳春同出一家》一文中说到“永春派传统的拜师入门规矩是:装香给祖师爷,敬茶给师父。”武人的祖师位等于人们家中的祖宗神主位那样神圣庄严,因为它显示了其根源所在,宗源所在、继承所在。
我永春派的祖师位如下:
二、1996年(武林)总174期记载的《彭南与永春拳》一文提到:“1995年9月底,(彭南先生)有幸应‘国际南少林五州拳联谊总会、95内功秘功技法研讨会’的遨请,前往泉州出席这次盛会。参观了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的故乡和纪念馆。拜识了海内外不少武林俊彦,大开眼界,受益不浅。不过,令人惊呀的是:‘五祖拳’的‘推手’同永春拳的‘黏手’,技法上竞完全一致;而永春拳的‘八斩刀’、‘六点半棍’与泉州南少林的‘鹤翔刀’和‘丈二长棍’不但基本相同,且技法招式全面。看来,关于永春拳祖师湖南衡山的一尘庵主,极可能就是福建泉州少林寺于乾隆年间,在天地会武装抗清活动里,被追捕杀戮漏网逃脱的少林武僧之。据此,永春拳的源流,盖宗自福建泉州南少林这点当无疑问。
三、笔者也研究过“永春白鹤拳”,发现其中很多要点眼咏春拳是相通的。例如:永春白鹤拳“论出手必先讲子午归中”。何谓“子午归中”“子午归中”就是“子午中正”。身抱(直)四正,总力四配,就是“归中”、鼻脐为正,眼观手尾,气随手出,眼神提现,牙关放宽,就是“子午正矣”。打拳时,一切运动必须内节硬如铁,外节软如绵,手指如泥,遵循“子午”中线变化。水春白鹤拳“子午归中”这一特点与咏春拳“守中用中,中线进攻”的“中线原理”是一样的。
永春白鹤拳“论交关接手”中记载“逢刚则柔,逢柔则刚;遇门则过;有桥过桥,无桥生桥;内用吞吐浮沉之法,外用刚柔相济之巧。”这也与咏春拳诀“乘空必入,逢膀必闸,以软侧硬,以快打慢”,及“柔可刚取,刚可柔化”意思是一样的。
另外,永春白鹤拳也讲究利用“听劲”觉察出敌力的虚实、大小、方向,及时产生新力,放弃无法抵御之力,运用力学之弧切线原理,因势利导,以“四两破千斤”.之灵巧方法,移动敌身重心,转变敌力方向,变出化解之势,转不利为有利,以小力胜大力,反复循环,顺逆生克,灵活变化,乘时而进,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。身法上要求“身如车轮,手如出箭,开弓顾己,出箭伤人,横来直破,直来横破”。
永春白鹤拳的平马更与古劳咏春拳之二字钳羊马一样: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或梢宽于肩,饺?朝正前方,两膝徽屈,重心置于两脚之间。耍点:两脚要在同一条横线上,敛臀,收腹,两脚后跟和脚趾要抓地,俗称要“四点金落地”。古拳谱谓:内腿收起,外腿放落。”即要求大腿内侧肌肉要紧杖?提,而大腿外侧肌肉有意识地向下松沉。
总之,永春白鹤拳与古劳咏春拳在文字记录上要点基本相同,不同之处是永春白拳有较完整的古拳谱史料记载,而古劳咏春拳的古拳谱多已在20世纪60年代西江大堤古劳围决堤时毁掉,现存的仅是根据老一辈拳师的“口传身授”的总结记录。但两者均源于福建南少林。
永春拳与咏春拳
有些人就“永”、“咏”、“泳”一笔之差大谈一通,相互攻击。其实“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”(注:这里的同根是指南少林)。番禺“永春一门人”,就提出“永春、泳春、咏春本是一家”之说,但是,笔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,《中国武术词语手册》中分别记载了“永春拳”和“咏春拳”,以下内容只作介绍,并非本人意见。
泳春拳—泳春拳相传为福建泳春所创造。严泳春为武林隐师严四的女儿,她吸收了福建永春拳方七娘的白鹤派中的拳技和宗鹤拳、福建少林拳技等,结合蛇鹤相斗的特点而融汇创编出泳春拳。后因迁居于广东南雄县,故传此拳于广东。此拳现流行于广州、肇庆、顺德、鹤山等地。此拳根据“长手能运气、短手能自保’的原理,以“短桥窄马、擅发短劲”为主要特点,以“拳、桥、磅、指、掌”和“吞、吐、浮、沉”及“二字钳羊马为手、身、步法的标志。其进功分三阶段,第一阶段练习泳春气功(肾气归元);第二阶段练习十二个老式,即子午拳(穿心捶)、独龙拳、偏身拳,箭拳、外廉手、内廉手、外搭、内搭、外耕手、内耕手、三品掌、扑巽掌。另有小念头、沉桥、标指三套基本拳法;第三阶段练习“学黏手、练知觉。最后学习“三拳各式散手总合”,即一百零八点木人桩法。泳春拳动作灵敏快速,以静制动;柔化刚发,刚柔并济;富于攻防,着重实用。
永春拳——永春拳因福建泉州少林寺永春殿内传习南派拳法而得名,全称为永春派少林拳。传说方世玉的师弟胡惠乾曾在永春殿练功,后传此拳于广东民间。永春拳的内容有花拳(由平拳、梅花八卦、佛掌等三套拳组成)、八式单打、连环扣打、桩拳、木人桩法等。其器械主要是六点半棍。
以上有关永春拳的起源。与广州陈君翎先生在《咏春拳经》中介绍的相同:“咏春拳开山祖师梁(严)博涛自福建入粤,定居广东南雄陈庄,得庄中乡坤陈宝鑫兄弟热忱接济。梁博涛感激不己,遂在陈庄开馆授徒。至今,粤北南雄仍有人操练咏春拳。据说古劳咏春拳中流传的“咏春派跌打点穴秘笈”就是来自北南雄。
“之后,梁博涛只身列到广州,在广州西关传授咏春拳。当时梁博涛主要传授的有红船弟子黄华宝、梁二娜、大花面锦、高佬忠一干人等。这是涛博协在广州教授的第一代门徒,日后这些门徒均开枝散叶,形成生生不息、百川归海的“咏春魂派”。如黄宝华把咏春拳传授给佛山人粱赞(实则是世居佛山的广东鹤山山古劳人氏》,成就了一代咏春拳王佛山赞先生。”故此,形成以下流传路线:
1.黄华宝一梁赞
2.大花面锦—,玛少青
3.高佬忠一女婿肖丽辛,李文茂
在上面三条传授路线中,笔者只谈第一、三两条路线。在第一条传授路线中,黄华宝和梁赞为广东鹤山古劳人,黄华宝祖居何地,具体情况尚未查证(应为古劳围墩水乡)。梁赞则祖居古劳镇龙溪乡(今古劳圩)东便村。梁家当时家境富有,在本村可谓富裕门弟。梁家小院中原有三间平房及一间梁氏祠堂。据说建于150年前。现有两间平房及梁氏祠堂,至今屋梁下还粘美图案。另一间平房已改建。梁赞是一位念旧的人,每逢同乡过春节及清明拜祖,总住上一段时间,故在家乡传下了几位弟子,如梁大妹、梁婵、黄华三、易英、肥仔照等,在梁家后人中,至今最年长的是梁四(梁赞之侄孙)。
第三条传授路线中,梁博涛通过高佬忠把咏春拳传人戏班,高佬忠传给女婚肖丽辛,20世纪30年代,鹤山古劳村心后岗下的.三眼井”,据说有一位艺名“肖丽章”(古京章)的粤剧名伶,一直在佛山、广州一带谋生,老年时病逝于家乡。肖丽章出身红船,习得咏春拳、六点半棍法、行者棒等,至今乡中还有一传人。李文茂则是鹤山市挑抓镇人氏,曾组织红船子弟反清起义,响应太平天国运动。后来李文茂率领梁园子弟打到广西,把咏春拳也带到广西,故广西亦有人练咏春拳。
古劳咏春拳的历代先辈
古劳咏春拳并非独指只有二十种动作组成的散手拳,而是包括梁赞先生及其亲属在古劳乡传下的各种拳术、器械的统称,因此要了解古劳咏春,必须了解有关赞先生的亲属、传人。
梁旭:梁赞之弟。习得秘传的古劳咏春拳,多次回古劳乡下,并传下几个弟子,如荣机公、枕二叔。后来,吾师祖到安南(今越南)谋生,在那里遇到梁旭相交多年,又因彼此有亲成关系,得其秘授,习得占劳咏春拳、虎尾三点半棍及双刀。故有“拳为主,棍为师,双刀为父毋’之说。
梁春、梁枝、梁显:是梁赞的兄弟成侄。因赞先生家境富有,其父也有妻妾几人,故赞先生家中有兄弟数人。
梁婵:赞先生之亲侄女。自幼受家庭环境形响,喜舞刀弄棒,习得一身好武艺。风华正茂之年嫁人古门,中年丧夫。梁禅一生虽好习武,但十分反对子侄对外传授,救?多岁,还能以金鸡独立脚洗面。据传,她临终之际,把50本家传秘笈烧掉。梁蝉一生擅长“皱纱带”、秘传双头棍、阴阳夺命刀、虎尾三点半棍、气功十段锦及穿心脚、金璐独立脚、排鸡脚,其功夫只传下几人。
鬼眼扬:梁赞之亲侄。自小随梁赞先生在佛山帮助打点生意,夜晚随叔父习武,是赞先生的亲传弟子之一。壮年之际回古劳乡下务农。
梁四:鬼眼扬之子,自幼随父习武,青壮年之际正值日军侵华,梁家经济不景气,粱四到高明做挑担生意,与本地人发生口角,遂发生打斗。梁四使用秘传双头棍的“十张刀”技法,力战几十人,对方伤重者众,后梁四由警察护送回乡。其一生之中,十八般武艺皆通,尤以“眼功”秘传双头棍、铁拳功见长。
黄华三:与梁大妹、肥仔照、易英四人是梁赞回乡最早收下的弟子。其中梁大妹、肥仔照、易英学的是正身咏春。黄华三家中有兄弟四人,是从外地迁人古劳东便坊。他在家中排行第三,故后人称其华三公。黄华三见兄弟人少,恐受人欺凌,故欲拜赞生为师,起初遭拒绝。华三公愈志坚定,用桂圆木(俗称龙眼木)做一木人桩,利用空闲时间勤练不休。某天早上,赞生出外散步刚好碰见,为其苦心感动,又经过调查暗访其为人,遂答应收其为徒。开始华三随师习正身咏春,因其身体矮小,体重只有90多斤,与师 手时总落败。后梁赞按其身形,结合自己一生习武经验,传授华三公“以闪为进”的只角步及侧身马,同时发挥其体形特征,运川“吞吐浮沉短胜长”心法,形成别出心裁的侧身咏春。自此华三与师兄对拆,反致为胜。华三公一生习得扇面三点半棍、时辰点穴等,并传授与本乡木便坊冯朝振、冯坚就等数人。
大王光:古劳村心坊人。父亲经商,家房环境富裕。其父希望他日后能考取武举人,光宗耀祖,故在大王光年少时就开始找师搏教其武功。后来,又把他送到外地学艺。青年时,大王光回乡,拜梁赞弟子黄华三为师,学习三点半棍、双刀。故青年时的大王光已习多派咏春。后机缘巧合,拜父亲的好友梁赞为师,继续学习咏春拳术。其一生习得多种绝艺,尤以“还魂腰”、“金鸡独立脚”、“十二时展点穴法及四季血道图”盛名。传子大王尧及同村兄弟数人,其孙家中还留,当年大王尧练武的石锁(右耳)。
林兵:又名林伯长,外号“兵头”,家住现古劳村心坊新社巷(今龙澳学校宿舍附近)。少年时,随梁赞所传古劳弟子黄华三学习偏身咏春及扇面三点半棍。其后,他志向参加革命,得到梁赞亲自传授双刀、单刀、秘传双头棍、轻功、气功等。成为孙中山先生在南洋一带活动的近身保镖。一生经历数次大战。老年之际,乡传下一弟子古之圣。后因与乡亲发生冲撞,被人暗算。林兵一生为人侠义,力气之大为乡亲称奇,与粱赞之表弟及亲传弟子之一,有分牛之力的肥仔树堪称力王。
以上介绍的是梁赞的幼亲及亲传弟子,他们是形成现令古劳咏春拳的主要代表人物,全于第二、第三代弟子,由于资料不详,不作介绍。
综上所述,从佛山咏春拳至古劳咏春拳,是一个由繁至简的过程,是历史发展的趋势,从而也可看出梁赞是一位武术思想家、改革家、教育家。